在云計算時代,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,讓軟文投放更簡單。
一、新聞稿的六要素和五部分
六要素: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件的起因、經過、結果
五部分:標題、導語、主體、背景、結語
學生會新聞稿: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效果影響三段標題落款
二、報道新聞的文體新聞稿、通訊稿
1、關于時間:如晚19點15分
2、院學生會——我院學生會
3、關于人物:領導介紹——頭銜+人名,但是稿子里面學生只能出現頭銜,不能出現名字,如理學院學生會主席(不加名字)
4、關于地點:常用稱謂——教學樓A、B、C。如一教(也叫“博學樓”)XXX教室。
特點:
(1)內容真實,事實準確。
(2)要迅速及時,有時效性。當天的活動新聞稿在第二天晚23:59以前交。
(3)簡明扼要,篇幅短小。(300字左右)
會議新聞稿
這一類新聞稿的結構一般是:第一段,寫好導語,點明參會人員、主持人;第二段,提煉領導講話、嘉賓發言的主要內容,在第二段把會議的流程交代完畢;第三段,介紹會議舉辦的背景或者舉辦該會議的意義。
寫這類新聞稿時,必須注意一下幾點:
1、標題要恰當,符合會議的規格
校園內的會議很多,類型也很雜。參與對象很不固定,有的會議純粹是幾名學生的會議,有的是學生干部的座談會,還有的是黨政機關的會議,比較少見的是黨代會、團代會、教代會之類的牽涉面比較廣泛的會議。不同的會議,寫的通訊稿不同,首先就體現在標題上,會議的標題要盡量符合會議的規格。比如一篇關于EOC學員學習黨代會精神的通稿,初稿的標題為“我校召開‘EOC世紀精英學校學習校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座談會’,這個標題表述上并沒有錯誤,但對于校內通訊稿來說,這個標題有點名不副實了。”這個座談會是校團委、校學生會組織召開的學生干部座談會,雖然很重要,但用“我校召開”似乎還不準確。改成“EOC世紀精英學校舉行‘學習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座談會’”,因為EOC是校團委、校學生會舉辦的活動,以此為主語,就很好地突出了這兩者,又使標題不會言過其實。
2、導語中要體現會議的名稱、舉辦的地點等。導語是全文中最直接、最集中體現會議情況的話語,導語寫得好,通訊稿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。所以,寫導語的時候不能過于省略,而必須正式一點,要把會議全稱、舉辦地點等要素寫清楚。
3、寫清出席的領導姓名、職稱,注意領導的排序問題。會議一般都有領導參加,而且領導是會議的重點內容,因此在新聞稿中對出席的領導進行簡要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。介紹出席的領導的時候,要特別注意寫清楚領導的職位,而且職位要在姓名之前,如“我校副校長xxxx”是常規用法,而不是“我校xxx副校長”。如果有多個領導出席的話,新聞中還存在介紹領導的先后問題,奉行的原則就是“來賓位于最前,綜合級別、資歷來排序”,像高校的會議,往往會邀請一些校外的領導出席,只要這些領導是各機關的主要負責人,那么,校外領導就必須放在最前面,體現基本的禮儀。但是,有時候,領導的排序不僅要按照級別,也要考慮到領導的資歷問題。
4、領導講話內容的提煉在會議類新聞稿中。領導的講話內容最重要的。但我們又不能將領導講話的所有內容抄進新聞稿中,所以,我們要對這些講話內容進行提煉。提煉領導的講話內容要注意措辭,用詞簡練,要體現出層次感,一些理論方面的提法要準確,要提高理論的高度。領導講話都是很有邏輯性的,將各層次的內容用一兩句話提煉出來,再按順序組合,就能把領導的講話的精髓囊括了。1比如領導的致辭,一般分為三大部分的內容,首先是領導對出席會議的嘉賓、師生代表的歡迎;其次是簡要介紹會議的背景;最后是對與會的人員,一般是青年學生提出一些希望。再比如領導的重要講話,一般分為四個部分,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績;其次是概括召開本次會議的意義,再次是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的介紹,最后是對與會人員提出幾點關于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的要求。
5、介紹會議的程序要有主次。領導講話結束后,要介紹整個會議的流程,會議上進行的活動可能有很多,要注意分清主次,跟會議主題聯系緊密的重點介紹,而一些瑣碎的程序則少介紹或不介紹,如會議的討論環節、收看重要的視頻資料、表彰環節等都是比較重要的程序,而像分發、收取材料等環節則可略去。
6、描繪會場氣氛。會場的氣氛能夠讓讀者了解與會人員對召開此次會議的態度,了解會議的反響,奠定會議的基調,是宣傳會議的一個重要部分。一般情況下,會場氣氛往往是熱烈的,主要從與會人員的反應中獲得信息,如“xxx的講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激烈討論“、“全場掌聲不斷”等。
7、簡要概括舉辦會議的意義。新聞通訊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簡短評論會議的意義,意義同樣要注意層次感。一般分成三個部分來寫會議的意義,首先是對培養青年學生的意義,其次是對職能部門自身建設的意義或者是對某項制度建設的意義,最后則是對學校整體建設的意義。
活動類的新聞稿
這一類新聞通稿的結構一般是:第一段寫導語、主承辦單位、參與人員;第二段主要寫活動的過程,活動現場以及現場觀眾、青年學生的反應。第三段則評論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。
寫此類新聞時,必須注意以下幾點:
1、活動必須體現主題。參與人員的介紹要有層次感每個活動都有自己的主題,主題很重要,它濃縮了整個活動的內容,在開篇介紹下活動主題,有助于讀者首先把握住活動的主要內容,活動的形式。
活動的參與人員往往包括學校的主要領導,嘉賓、新聞媒體朋友,青年學生,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員同時參加了活動,所以一般的寫法如“校黨委副書記xxx、副校長xxx出席了活動,《福建日報》福建電視臺等媒體朋友參加了活動,我校各學院師生代表共1000人參與了活動。”
2、寫作要緊扣活動主題。整個活動的內容必然要體現出這個活動的主題,但是在有些新聞稿中的主題內容卻與主題脫離。
3、活動程序要分清主次。跟會議類的新聞稿一樣,在寫活動程序的時候要分清這些程序的主次,活動都有主體部分,主體部分才是報道的重點,就如一場晚會,節目的表演才是寫作的重點,而像現場的互動環節則是次要的,一般一句話帶過即可。
4、描寫活動現場,一般采用總分式的段落寫法。重點突出活動的特色
只提活動程序的話,并不能算是新聞稿,因為活動的程序從策劃中就可以體現出來,我們的重點是要描寫實際活動的現場情況。
5、描寫活動的意義和結果。特別是活動有設立獎項的,得獎情況要寫清楚。
競賽類新聞稿
一般結構是:第一段寫導語,介紹主承辦單位、評委、參賽選手;第二段寫比賽的過程;第三段寫參賽者的獲獎情況以及舉辦比賽的意義。
1、介紹評委要有所選擇
競賽類新聞稿的第一段與活動類新聞稿的第一段的寫法相似,只不過競賽類的新聞稿中,有時有必要提下嘉賓評委,像教授之類的權威人士,我們就有必要介紹下,可以體現競賽的層次與水平,重量級的教授來擔任評委便可將一場平常的比賽變得很體面。而像學生評委之類的,則可以不介紹,邀請學生擔任評委,本身就不是競賽活動應該宣傳的重點。
2、比賽中,同學們的參與情況有必要體現
一場比賽,同學們的參與情況如何體現了本次比賽舉辦的質量,所以,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賽,往往要體現下同學的參與積極性,而這一點一般都是從參與人數、參與的作品數體現出來的。比如,《我校第二屆書信文化節落下帷幕》這篇新聞稿中,本來沒有體現收到參賽作品的數量。后來,我的修改意見是,將收到的參賽作品數體現出來,因為據我了解,本次比賽收到了數量不菲的作品,我們做宣傳也就是為了宣傳這個活動的影響。當然,體現這些數據的時候,要盡量使用精確的數字,以體現真實性。當然,如果參賽初賽選手或者作品不多的話不不用了。
3、比賽現場描寫側重于簡練地概括選手的表現
競賽類活動的主角是參賽選手,所以現場的描寫當然得從他們入手,可以說,他們的表現情況也就是競賽現場的情況。需要注意的是,參賽者至少有十個,這么多的選手是不可能一一描述的,而如果選擇其中幾個來進行描述的話,又顯得不夠全面,所以對參賽者比賽情況的描述需要概括。比如“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之演講比賽”,參賽者的比賽情況可以這樣概括“比賽中,參賽者圍繞‘光榮與夢想’這一主題進行演講。參賽選手對比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經濟狀況,在鮮明對比中突出改革開放的偉大功績;聯系自己生活實際,從身邊具體的變化出發,歌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成就;對三十年來我國的發展成就給予客觀評價,號召青年一代珍惜大好時光,為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。”用三個排比句就將參賽者的演講內容概括出來,全面簡潔。當然,寫演講者的表現,他們一般都是熱情洋溢、聲情并茂,而觀眾的反應則是較為強烈,掌聲必不可少。這并不是說無憑無據的猜測,而是每場比賽的共性。
4、公布比賽結果
競賽類新聞稿與一般的活動類新聞稿的不同很明顯地體現在,競賽類新聞稿最后要體現比賽的結果,這是這一類新聞稿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,競賽類活動不可能沒有最終的獲獎結果,如果我們的稿件中少了獲獎結果,那就信息不全了,怎么算是新聞稿呢?在寫獲獎情況的時候,要注意將獲獎人的具體姓名、所在班級、所獲獎項寫清楚。同時,視篇幅情況,公布獲獎情況一般公布到三等獎的名單,如果篇幅不夠的話,則僅僅公布一等獎即可,如果篇幅有待擴充的話,也可將優秀獎刊登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