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計算時代,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,讓軟文投放更簡單。
我們做報刊雜志的,擴而大之在單位里做宣傳的,常常要寫新聞通稿,比如,一個活動,比如一個會議,等等。
新聞稿件分為消息、通訊和評論,我這里指的是新聞消息類。
新聞消息類通稿主要分為兩類,一類是活動新聞稿,還有會議類。
新聞的基本要素不要遺漏
1.基本事實交待清楚。
交待清楚5個W加一個H,有哪些人物,做了什么事情,在什么時候,在哪個地方,為什么,這樣基本新聞事實就表達清楚了。
(1)When(什么時候)
(2)who(誰)
(3)where(哪里)
(4)what(發生了干什么)
(5)why(發生的原因)
(6)how(如何發生的)
2. 文字容量。
短則300至500字,多則七八百字,一般不要超過1千字。
3. 寫作要求。
新聞稿通常分為三段,
第一段為總起句,描述X時間、X地點,X人物,舉辦了X活動,產生了X影響。
第二段為正文,概括主要內容。
第三段為總結。
新聞稿一般采用“倒金字塔”結構,最先說最重要的內容,讓人讀到第一句話就知道新聞稿寫的是什么。
新聞稿要真實,要及時,還要有意義即有價值。
寫消息類新聞稿容易犯的錯誤
1. 力求面面俱到。
我們總怕漏掉什么內容,下筆就求全,一個不能少,那不是新聞消息稿。
2. 沒有重點。
因為力求面面俱到,又為容量所限,所以沒有聚焦重點內容,沒有突出重點。
3. 不太注重標題和導語寫作。
標題是眼睛,導語是黑暗中的手電筒光,它指引你朝前走。所以,忽略標題,忽略導語,我們的新聞稿難以讓人眼睛一亮。
擦亮文章閃光點
新聞稿的閃光點,就是事件背后的意義,這是黑暗中的燈光,夜空中的月亮,有了它,夜色才璀璨,夜空才耀眼。
閃光點,就是文章的價值,是文章的魅力所在。
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,捕捉臺前幕后的特別之處。特別之處就是閃光點,就是吸引人感動人的內容。
讓我們看看一家公司參加上海馬拉松比賽的新聞稿:
你認為這篇新聞稿如何?
新聞稿的基本點即5個W加1個H都有了。
但仔細看看,這篇新聞稿并沒有讓你眼睛一亮。
為什么?
因為缺少閃光點。
我們試試能否找出新聞稿的閃亮點。
寫新聞稿時,想辦法了解馬拉松比賽的信息,了解公司參賽的情況——這更重要。
仔細了解后,你可能發現了新的信息:
(1)集團已經連續21屆參加上海馬拉松比賽了,馬拉松比賽舉辦了21屆——集團參賽的時間可能就是新聞稿的閃光點。
(2)一個職工每年都參加比賽,去年大腿摔斷打過鋼板,如今才剛恢復健康又報名來參賽——這個員工可能就是新聞稿的閃光點。
(3)集團參賽職工中有1人第一次參加比賽才24歲,當時剛進集團,如今45歲了——這位員工可能就是文章的亮光點。
也許你還了解到,這位員工的19歲兒子這次也跟隨父親參加比賽——那就絕對是新聞閃光點。
可能你沒有發現這些閃光點,但你同時發現了其他閃光點。
發現并捕捉到閃光點后就跟蹤追擊,深度了解情況,然后你再寫新聞稿,可能就會展示出另外的風景了。
新聞稿可能標題和導語就是這樣的了:
再寫上原來新聞稿中關于集團參賽的文字。
也許你的標題和導語是這樣的:
再寫上原來新聞稿中關于集團參賽的文字。
新的標題和導語,你是不是感到有點意思呢?
好,讓我們記住——新聞稿的靈魂就是找出閃光點并讓它發光!